毛主席会见英国领袖,谈到香港归属问题,指着邓小平说了句话

1974年5月24日,英国首相爱德华·希思访华。希思这次来到中国的首要目的,主要是想和中方谈一下香港归属的问题。希思和毛主席是访华第二天下午见面的,整个访谈过程毛主席只字不提香港的问题。希思终于按捺不住,挑起了一个有关香港的话头。毛主席刚听几个字就摆摆手,神秘地指了指一旁的邓小平,说了一句话。就这一句话,敲响了全国统一的重要信号。香港的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?希思听得云里雾里,不得不感慨毛主席说话富有的艺术性。这句话也预兆着香港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。毛主席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?香港的回归之路充满了怎样的曲折坎坷?爱德华·希思新中国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,统一全中国的呼声响彻祖国南北。1949年,中国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广州地区,解放军的部队即刻就能出兵收复香港和澳门两个地方。然而毛主席却没有同意武力收复香港的行动,毛主席放话:军队不能进攻香港和澳门。为什么毛主席不同意我们解放军军队武力收复香港和澳门呢?是因为我们的武力不具备收复香港或澳门这个条件吗?其实并不是!早在建国前的“紫英石号事件”,中国和英国的军事实力就已经显现出很大的不同。1949年4月,中国正在进行解放战争,国共两党分派两军部队在长江南北对峙。共产党在长江北岸部署120万大军,即将准备实施渡江战役。4月20日,国共双方谈判破裂,意味着必须进行武力手段解放中国。中国人民解放军毫不犹豫向南发起渡江战役。在渡江前,解放军司令部就下令第三野战军各纵队严格监测长江军事动向,并下令如果在长江发现有国外军舰,应实现警告,如果不听警告继续航行,可直接开炮作战。我军的态度十分强硬,势必要实现祖国解放。1949年4月20日破晓,解放军第10兵团发现了不远处,有一艘军舰从下游直冲而来,经观察,是英国的紫石英号军舰。8点30分,英国紫石英号驶入扬州南部三江营附近。部署在这里的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即刻向紫石英号发出停航警告。但是紫石英号依旧无动于衷,继续向前航行,而且还是加速前行。当时的英国军队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清政府统治时期,他们认为中国还像以前那样惧怕英国,不敢与他们对抗。英国的紫石英号舰队船长趾高气扬,下令军舰忽视中国的警告,加速前行。他们不知道的是,等待他们的,是致命的火炮。看到紫石英号继续前进,我军炮兵3团两个炮兵连六门火炮直接开火射击。漫天的火光像流星一样射向紫石英号,场面绚丽壮观,炸得江面上的英国人嗷嗷直叫。紫石英号舰长难以置信地看向中国舰队,眼神中充满复杂的情绪。这还是那个任人欺负的中国军队吗?一连串的火炮射击回答了英国人的问题。火炮的射击十分精准,全都打在紫石英号舰艇要害处,正副舰长全都负伤。舰艇的主炮直接被我方炮弹击毁,就连船舵也失去了控制。英国人完全失去了骄傲的神采,为了保命,英国军队连忙摇动白旗,向中国发起投降。中国解放军随即停止了火力输出。紫石英号已经失去行驶能力,搁浅在南岸,并向英国其他地区的舰队发出求救信号。过了半天时间,英国伴侣号越过江面,打算把紫石英号中国眼皮子底下拖拽走,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。随即中国军队再次发动炮火轰击,伴侣号中有10人直接负伤,主炮被击毁。伴侣号只得灰溜溜地向下游逃去。4月21日,英国舰队又出动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向中国解放军舰队发动攻击。伦敦号乃是英国重巡洋舰,英国人显然是愤怒了,竟然出动家底前来与中国解放军作战。但毫无例外,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再次受到中国舰队的重创,伦敦号15人阵亡,数十人受伤。这次的事件传回英国后,英国国内陷入一片恐慌,从前他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,现下看来这完全是个愚蠢的行为。英国政府各党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,有的人提出想要进行武力报复,但也有更多的人忌惮目前中国的军事实力,提出与中国和谈的请求。最终英国政府决定通过外交的手段与中国和谈。中国政府这边,毛主席借用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的名义进行声明:中国军队有权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,且进行战争必要的道歉以及赔偿。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政府建立友好往来的外交关系,但前提是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,尤其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。毛主席的声明显示出了中国的强硬,中国哪朝哪代的领袖能面对西方军队能说出这么硬气的国际话语,估计也就只有毛主席一人可以做到。毛主席领导的中国解放军能一路乘风破浪,打败诸多在外界看来不可战胜的强敌,靠的不仅仅是强硬的军事实力,最重要的是那顽强拼搏、敢于拼搏的中国精神。紫石英号事件其实完全是战场中发生的偶然事件,中方和英方都没有意料到会发生这种事。但是英国舰队不听中方警告,向中国解放军的权威发起挑战,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允许的事情。按照“日不落帝国”从前的做法,肯定是要在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发动全面战争。但是这次英国政府却选择了退让。不禁让我们感慨,事实证明,真理是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的。建国后,英国在香港只驻守了4个旅的兵力。按照中国当下的军事实力,完全可以凭借武力拿下香港,那为什么毛主席不同意呢?毛主席认为:现在的中国不能完全按照苏联的方式来走,中国急需在和平时代休养生息,不宜再度开战,且中国的很多稀缺商品都需要从香港进口,贸然武力收复香港,可能会让很多事情陷入僵局。因此,新中国成立后,香港、澳门并没有被即刻收复。毛主席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新的契机的出现。1974年5月24日,英国领袖爱德华·希思访华。这是中国建国后,英国首相首次来到中国。希思的访华专机刚一到达中国,中国民众就表现出了热烈的欢呼声。机场到处飘扬着中英两国的国旗。热情的中国民众在两旁迎接希思的到来。负责接待希思访华的中国领导人,是当时任职于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。希思这次访华时间为三天。在第二天的下午,希思与毛主席在中南海进行会谈。第二天,希思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书房。一同参与会谈的有周总理、邓小平等人。毛主席见到希思时,主动握住希思的手,热情欢迎希思的到来。毛主席拉着希思在书房落座,两个人就像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,开始攀谈起来。这次会议全程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。毛主席和希思两个人从当前的国际局势,谈到中英未来发展,但是毛主席对于香港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谈及。此时距离香港租期99年,还剩24年。希思此行,主要任务就是从中方获取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案。希思忍不住说起香港的发展。毛主席会意,他知道希思一定会问到这个问题,所以一开始就安排了邓小平同志进行接待工作,这就是毛主席的伏笔。毛主席指了指身旁的邓小平,神秘说道:“剩下一个香港问题,我们现在先不谈,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,这是他们年轻一代的事情了。”毛主席转头问到身旁的周总理:“还有多少时间?”周总理很有默契答道:“香港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,租期是99年,到1997年租期满,距离现在还有24年。”毛主席的言下之意,一来表明了:香港一定会回归中国这个信号;二来也把统一香港的重担交给了邓小平,也暗示希思正视邓小平。具体细节毛主席不过多涉及,巧妙化解了希思的疑问,但又没有把话说得太直白,话术十分巧妙。毛主席为什么把香港回归的任务交给邓小平?香港回归的道路是否一帆风顺?毋庸置疑,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的,而且极有远见之明。毛主席把香港问题交给邓小平,不仅是因为自己和周总理年事已高,身体大不如前,没有多余的精力处理香港的问题,更是因为毛主席无比信任邓小平的能力,认为邓小平是收复香港的不二人选。从此以后,邓小平承担起了收复香港的艰巨任务。这次希思访华,也让邓小平给希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两个人也在这次访华事件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直到1983年,香港回归之路出现了困境。英国第49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提出,香港只有在英国的统治下才能繁荣昌盛这样的论调。撒切尔夫人在政治上打压中国,试图以“主权换治权”。香港谈判艰难进行着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希思凭借敏锐的政治目光,支持中国立场。他先后来访中国数十次,传递与邓小平之间的谈话内容,希思说服撒切尔夫人改变立场。在希思的劝说下,撒切尔夫人最终决定让步,开始放弃谈判中提到的与中方一同管制香港的想法。不得不说,希思的努力确实促进了香港的顺利回归。70年代希思访华在香港问题上产生了积极影响,毛主席对于邓小平的安排也实现了正面效果。在毛主席的鼎力推荐下,邓小平进入英国希思的视野,两个人也开创了中英关系友好往来的局面,而后希思才愿意为香港的问题奔走活动,最终贡献了香港回归的一部分力量。这一系列的积极影响,与毛主席的安排密不可分。邓小平不负主席期望,以改革开放为经济指导,带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,经济强大起来后,中国在香港问题上才更有国际话语权。1997年7月1日,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,全国人民热情欢呼香港的回归。这一神圣的时刻,是党的历代领导人们艰苦卓绝、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。香港自此结束了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。感谢毛主席,感谢邓小平!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科技
谁说他胖的?他可太棒了!
下一篇:对学习“上瘾”的孩子,父母多半有3种特质,占一个都是娃的福气